陈齐堃
*
书画艺术
热度:127

陈齐堃,蒙古族,北京人,原供职于中国金融工会,任中国金融文联副秘书长。
曾受教于韩亚洲、李玉昌等诸位先生。
自1988年至2006年,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、北京画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院校、机构学习深造。作过农业银行美工、金融杂志美术编辑。2004年后,参与策划全国金融系统美术作品展览,并组织参与历届作品评审工作。
其油画重写实,水墨作品以动物画为主,注重气势、笔韵,求神似。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青州、腾冲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,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及国际艺术博览会并获奖,作品被机构和个人广泛收藏。接受过国内外多家电台、电视台作个人专访,传略及作品被众多报刊、网站等媒体专题介绍。
现为:
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主席、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
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。
为什么画?画什么?怎么画?(文/陈齐堃)
我为什么要画画呢?仔细捋一捋:在幼儿时,我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兴趣,家长给我买一盒粉笔,买个板擦,我就在家里地砖上画了擦、擦了画,非常让家长省心。那时,是天性使然。后来,随着自己阅历、情感的丰富,逐渐有了想用绘画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,就开始想要用绘画作品与外界交流,企望产生共情,体现人生价值。以上大概就是我为什么画画的原因了。
画什么呢?在画什么的问题上,我似乎没有犹豫过。始终画我有感触的、喜欢的,自己在技术上能驾驭的题材。曾画过我使用过的,留有特殊印记,有特别情感的旧物;画过给我带来很多快乐的自己养的宠物猫、狗,还有我喜爱的其他动物;画过令人心旷神怡的草原、高山、海洋,还画过使我怡然自得的田园小景。这些是我画不完的题材。就这样自自然然、朴朴实实的画,爱什么就画什么,凭直觉去直白直接的表达,感觉很顺畅。
怎么画?从85新潮开始,国外现、当代美术形式突然一下子涌进中国,许多美术专业基础非常好的老画家都改弦易辙,面貌“现代”起来了。当时,每个画家都在追求个人面貌,研究个性化的绘画语言。1989年初,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“中国现代艺术大展”,将这次美术运动推向高潮。1988年,我在中央美院油画系进修,有幸接触到中国新潮美术代表人物,了解到从印象派晚期到现、当代世界各个流派艺术作品。似乎写实绘画已成为落后、保守的象征,会像许多被科技手段替代的手艺一样面临淘汰!我自己也看了大量的现代美术理论文章和现代美术家的传记,许多年都不知道要画什么,怎么画。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我,没有扎实的基本功,靠造出自己的一套形式语言,真可能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!
在我学习油画的过程中,分别跟随中国写实画派画家杨飞云、张义波两位老师完整地画过两次人像写生,让我体会到了在一幅白布上一点点塑造出形象的乐趣。我也看到,在美国这个兴起现、当代艺术的国家,仍有坚持写实画风的怀斯被世人尊重。我不再彷徨,根据自己的性格、气质,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写实绘画。尽管写实绘画有严苛的标准,有让人望而却步的难以企及的高峰,有摄影技术的强大冲击,但对于一个只想通过手绘技术满足模仿欲望的我构不成障碍。
我知道一个成熟的画家应该有自己的面貌特点,但不应该去刻意追求而制造符号,我坚持以真诚的态度创作朴素的作品,希望通过大量的绘画能自然而然的产生自己的特点,一切顺其自然就好。
2006年,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时,老教授戴泽先生看到我画的《旧物系列》以后,对我说:“就这样画!这画我喜欢,其实,老百姓也喜欢!大家都喜欢的画,一定是好画,别和老百姓对着干,故弄玄虚!” 戴先生给予的肯定,鼓励我至今。
名家谈:
初看到陈齐堃的动物画让人眼前一亮,当你细细品赏之后,但觉唯妙唯肖,生动鲜活,则又不忍释卷。慢慢拜读,让人惊叹若有神助之感。此并非侈谈:笔墨一路不同于油彩,所谓达其性情,尤以不求形似、若不经意为妙,而难在以简驭繁,遗貌取神。感动之后,觉陈齐堃以一油画家本事而染翰水墨,却不露一笔油画痕迹,而笔墨自是空灵飘逸,实是让人叹服,堪为性灵之作!作品形神兼备,昂扬向上,精气弥满,并无半点靡烂笔墨,此也最为难得,绝非寻常手段可与比肩。笔操于人,墨授于天,而蒙养可知,叹其于若不经意中得神来之笔,许多作品纵使画家自已重来,也恐难“复读”。
通过陈齐堃动物画系列作品,可以窥见他平曰养画之机,必是心心相抱,惨淡经营,则出手一任自然,飘然中得鱼而忘筌,若获若失。笔墨中方始见风流韵致,爽爽然如王谢子弟,洒脱而不失风度。善战者,斗智不斗力,善画者,在意不在肖。观他所画牛羊鼠马,笔墨几至不可加减!
陈齐堃作画心无罣碍,逃脱名利,心存善念,故有爱屋及乌,于生灵显相,或温良谐趣,或阳刚郁勃,或温婉可人,皆温温款款,从容不迫。蕴风骨而不刚狠,笔墨沉着。论结构不在形骸,气韵自足。脱胎俗画肖形之准,矫正伪雅草草之误。悦人悦己足以悦世。
以上是笔者为画所感,非有丝毫溢美之辞!并在此极力推荐,其精气神采自是如影随形!(文/杨雍,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)